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多只股票提前锁定退市 A股常态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 正文

多只股票提前锁定退市 A股常态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

时间:2025-07-06 03:37:00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百科

核心提示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经济参考报监管“零容忍”背景下,退市新规效力不断显现,2023年开年仅一个多月,A股市场已有多只股票提前锁定退市。业内专家表示,2023年

炒股就看,股票A股权威,提前退市专业,锁定市格及时,常态成全面,化退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局基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监管“零容忍”背景下,本形退市新规效力不断显现,股票A股2023年开年仅一个多月,提前退市A股市场已有多只股票提前锁定退市。锁定市格业内专家表示,常态成2023年,化退随着新一轮上市公司“提质”计划的局基实施和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A股退市力度有望加大,本形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股票A股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常态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

多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

2023年首批面值退市股票已出现。

2月3日晚,公告,公司收到深交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此前的2月2日晚,和*ST金洲双双公告称,截至2023年2月2日,两家公司股票收盘价分别为0.47元/股和0.72元/股,已连续20个交易日(2022年12月29日至2023年2月2日)低于1元,已触及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交易类退市指标,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根据相关规则,两家公司的股票均自2023年2月3日起开市起停牌,记者注意到,两家公司不止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还面临着财务类及重大违法类多重退市风险,退市几成定局。

此外,多家公司已提前锁定财务类或规范类退市。根据2022年业绩预告及相关公告,沪市方面,、、等3家公司因触及“净资产为负”和“净利润为负+营收低于1亿元”等退市指标,已锁定财务类强制退市,还有、可能触及重大违法类强制退市。深市方面,、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等多家公司或将被实施财务类强制退市。

还有多家公司预计将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退市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以沪市为例,因触及“净利润+营收”组合指标和净资产为负的退市指标,、、、、等11家沪市公司业绩预告显示将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标准。

交易所严格退市监管之下,部分ST公司虽然业绩预告显示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等指标未触及终止上市或退市风险警示标准,但是否真的“逃过一劫”有待观察。如、、等多家退市风险公司均收到来自交易所的问询函,仍存在较高退市风险。

市场“吐故纳新”格局已逐步形成

退市新规执行两年来,A股市场常态化退市趋势已经确立,退市渠道逐渐畅通,资本市场“吐故纳新”格局已经逐步形成。

根据Wind数据,2022年共有4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创下A股年度退市量历史新高;2021年有17家公司被强制退市。2月2日,中国证监会召开的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认为,常态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

1月13日,沪深交易所发布《关于加强退市风险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同时配套修改相关公告格式指南,要求已被实施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的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披露前增加风险提示频率及针对性,包括区分不同情形进行重点提示、按要求披露年度报告编制及审计进展等,旨在严格落实退市制度,进一步强化退市风险公司监管,持续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保护投资者利益。

业内专家表示,2023年,随着新一轮上市公司“提质”计划的实施和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A股退市力度有望继续加大,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将进一步加强。

“全面注册制启动之后,市场也对退市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预计未来我国资本市场退市企业数量还可能进一步上行。在优质企业上市和低质量企业退市的良性循环中,预计A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也会进一步提升。”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说道。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也表示,全面注册制下,我国资本市场会逐步对标成熟市场,市场的优胜劣汰和分化程度会不断提高。

德邦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吴开达指出,全面注册制下,A股退市力度有望加大。全面注册制将使得A股制度进一步向成熟市场靠拢,但后续仍需配合严格合理的退市制度,有进有出,吐故纳新,才能实现新陈代谢,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