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险缺乏定价依据 险企切忌盲目跟风
炒股就看,隔离权威,险缺专业,乏定风及时,价依据险忌盲全面,企切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目跟 原标题:每经热评|隔离险缺乏定价依据 险企切忌盲目跟风 每经评论员 涂颖浩 近日,隔离隔离险理赔风波引起热议。险缺从表面上看,乏定风此次风波主要是价依据险忌盲理赔标准定义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但也体现出了近年来保险产品层面的企切常见问题,即创新与风险预判识别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目跟脱节。 从产品角度来说,隔离目前市面上所谓的险缺“隔离险”,真实内涵是乏定风一份“意外险附加隔离津贴责任”,投保人因“隔离”获赔。但这一保险责任在宣传时被有意无意地放大,称之为“隔离险”其实是存在误读的。 如果没有因为此次疫情出现理赔激增,作为一类获客产品,“隔离险”无疑能拉近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的距离,也不失为一种有益创新。但当风险走向失控,继而引发理赔纠纷,那么就会出现诸如“保险理赔难”“保险是骗人的”等质疑,行业口碑“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无疑与近年来整个保险行业塑造“社会稳定器”的努力背道而驰。 从险企角度来说,此次“隔离险”创新出发点旨在补偿投保人因疫情导致的成本支出。但遗憾的是,无论设计还是运营层面,产品提供方都未能做到真正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只是凭借“隔离获赔”的宣传以及低价优势在各大平台收获流量。与此同时,个别地区疫情反复也带动了隔离险的销售高潮,毕竟病例数据的增长无形中成了产品的宣传背景板。平台数据也显示,在疫情波动时期,隔离险销售尤为火爆。 但销售端热火朝天的背后,产品风控端却亮起红灯。人类几千年的经验早已无数次证明,传染病风险走向是不可预估的。这是常识,你知道我知道险企也一样知道。因此3月份疫情出现多发、频发态势之时,一大波热销隔离险纷纷下架停售,收缩供给,原因就在于风险不可控。产品设计的所谓“隔离责任”,隔离期间到底应该赔付多少钱,实际上缺乏定价的依据,当静态产品遇上动态变化,保险公司是否预判到了赔付成本显著上升、理赔纠纷大量出现的情况? 笔者留意到,此次理赔纠纷其实早有苗头。早在产品面世之初,一些保险公司销售就颇为激进。而在潜在高风险地区封控前大肆宣传隔离险,往往还能收获一波销售高潮。部分“懂行人”还踩点购买,同时拉上亲朋好友、周边邻里“批量”投保,在隔离险投保基数不够大的情况下,大量潜在理赔人群为后续风险爆发埋下了重重隐患。 一款创新保险产品的出现一如婴儿的呱呱坠地,如何在产品面世之前做好例行“产检”,从而达到“优生优育”,这也是行业创新的前提条件。 创新从来不是一味追逐风口,恰恰相反,很多创新其实反而是“旧的东西”,如何从中发掘新的服务模式和理念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才是目标。快递柜等很多年前就有,但从未像今天这样提供给我们如此多的便利。笔者期待险企能有更多的创新好产品面世,但也要控制好这类“噱头产品”的问题,真正扮演好“社会稳定器”的角色。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恩捷股份:生产及交付均在正常进行中,董事会和监事会正常运作
- 欧元走弱的启示:必须正确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风险的关系
- 经济参考报刊文:在新能源车快速变化中抓住机遇
- 当一只基金失去光荣与梦想:清盘、保壳 管理人艰难抉择
- 国家疾控局:近一周平均每天报告2.22万例,较上周增一倍
- 卖不动的金嗓子喉片
- 光大期货【铁矿石】:价格或将延续震荡走势
- 北京今天天气晴好 最高气温27℃至28℃ 阵风五六级
- 央行:8月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共4000亿元 利率为2.75%较上月下降10BP
- 刚刚,蚂蚁基金业绩披露!净利润骤降超70%
- NATIONAL ELEC H将于8月26日上午9时正起复牌
- 京信通信发布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利润9038.4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 晨讯科技11月23日斥214.64万港元回购651万股
- 经济日报刊文:强化技术创新提升钢企竞争力
- 坐拥风电、光伏两大热门概念,立新能源上市一个月暴涨349%,中报透露这些隐忧
- 军事专家:运油20可为我国所有主战飞机进行空中受油
- 滚滚天雷!董事长、实控人夫妇纷纷被立案,5.8万股民亏麻了
- 16家公募上半年合计净利31亿元 9家同比下降
- 网红品牌的“反贪风暴”,员工因偷卖小龙虾而获刑
- 海关总署:健康申明卡改版不是放松防控要求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