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链接、同样的产品,新用户收到的商品质量却远低于老用户 大数据不仅“杀熟”,还能“杀生”?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杀熟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 来源:工人日报 本报讯(记者郜亚章)同样的商品,对老用户的相同新用价格比新用户更高的大数据“杀熟”已不新鲜。近日,链到的低于有消费者向《工人日报》记者反映,接同相同的产品链接、同样的户收户大还产品,新用户收到的商品数据杀生商品质量却远低于老用户,该消费者怀疑自己被大数据“杀生”了。质量这又是却远怎么一回事? “我和男友在同一家店铺买了两条一模一样的项链,质量却有天壤之别。老用”今年8月份,不仅来自广东的杀熟张女士在某珠宝旗舰店网购了一条珍珠项链,收到后很满意。相同新用接着,链到的低于她的接同男友为了孝敬“准岳母”,在同一家店铺下单了一条款式、尺寸、价格完全相同的项链。然而,张女士表示:“两条项链的珍珠完全不同,明显一大一小。” 张女士仔细对比发现,两条项链的链接、发货单完全一致,可品质、品相、尺寸都有明显差异,这让她很不理解:“客服说这是珍珠天然生长导致的,但用以解释如此大的差异难以服人。”张女士坚持认为,商家利用大数据分析出自己是女性,在首饰选品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同时分析其男朋友未搜索了解过相关产品,缺乏甄别能力。“我怀疑遇到了大数据‘杀生’。”张女士说。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些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买商品时遇到过与张女士类似的经历。消费陷阱难道披上了新的“外衣”?大数据“杀生”真的存在吗?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认为,大数据“杀生”并不符合数字时代的商业逻辑。“对于商家而言流量很重要,没有理由对慕名而来的新顾客泼冷水。消费者观察到的大数据‘杀生’,可能是用户画像中一部分客户被认定为高端客户,而另一部分不是高端客户。”沈艳说。 “无论是大数据‘杀熟’还是‘杀生’,都是平台经营者基于算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出消费者的偏好,对相同的商品差别定价或者区别服务。”沈艳表示,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技术优势的副产品就是基于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差别定价。但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生产商和消费者的中间平台,如果信息不对称、规则不明晰,就容易给消费者造成商家利用大数据“杀熟”或者“杀生”的印象。 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联合360集团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有七成公众感觉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 沈艳建议,面对算法等技术手段分析消费者偏好可能产生的违规行为,要推动算法审计,评估算法中一些参数和权重的设定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通过调整权重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也要让消费者、平台方、监管方等各方理解算法规则,尽可能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南华期货总经理贾晓龙会见天府好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康俊一行
- 8月29日在售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一览
- 张朝阳 :极光有辐射!一辈子去一两次就行,别整天去
- 《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2022》发布 提出四条思考建议
- 加密货币史上最大破产案背后:FTX“病入膏肓”,上百亿美元“窟窿”无望填平
- 热钱卷进手打柠檬茶,一斤香水柠檬从5元涨到30元
- 再次蝉联TOP30!蒙牛连续第三年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成分股
- 光大银行杨兵兵:聚焦优质房企、优质项目 稳妥推进房地产开发融资合理投放
- 英国油气暴利税砸到了自己?壳牌重新考虑250亿英镑在英投资计划
- 上半年收入317亿元 美的置业:不会出现大规模甩货行为
- 广发银行沈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桦被查,在任期间该分行多次被处罚
- 台当局数字发展部门预算编太多遭质疑
- 奇妙的达美乐披萨|达势股份IPO:持续亏损,但加速扩张,自营配送成本压力大,加盟商巨亏,总店“肥吃肥喝”
- 监管拟全面规范IPO投价报告形成过程 明确八类禁止行为
- 644亿资金争夺20股:主力资金重点出击11股(名单)
- 雷军点赞!Redmi王一博官宣1000天 惊喜活动加倍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即将展开收单外包服务机构非现场自律检查
- 方正中期:纸浆期价下行压力不减 企业逢高沽空对冲风险
- 基金中报渐次披露 隐形重仓股持仓浮现
- 福建福安:调整二套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五成降至三成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