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刊评:多用超预期政策工具助力稳经济
时报时评丨多用超预期政策工具助力稳经济
原创 唐福勇 中国经济时报
唐福勇
近期,中国全球各地尤其欧美陷入经济衰退的经济具助经济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俄乌冲突的时报持续、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刊评局面依旧、全球能源危机的多用更加不确定性、欧美通胀的超预策工日益蔓延,种种困境与难题让全球经济走在经济衰退的期政边缘。
对于中国而言,力稳上半年同样持续走在稳经济的中国大局之中。然而国际形势变化的经济具助经济不确定性与超预期让国内稳经济的压力越来越大,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不时地点状散发,时报中国国内经济面临国际、刊评国内、多用疫情等多重压力。超预策工
压力之下,期政出路何在?常规政策措施应出尽出,能用尽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缓经济下滑。近两年半来,中国用各类常规政策措施不断刺激消费、扩大投资、稳定外资外贸,在很大程度上成效显著。然而国际局势发展的超预期、疫情长期伴随的超预期,让我们必须在用足用够常规政策措施的同时,果断采取更多超预期的政策工具,从而达到以时间换空间、以空间换成效的目的。如此,稳经济才能打破当前国内外困局;也唯如此,稳经济才能在更长时间周期内有效。
首先,要树立从稳一时到稳长久的思路转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均清晰表明,当前的稳经济不能只着眼于稳一时之经济,国际局势不是一时半会就会根本好转,疫情的结束目前也还看不到任何迹象。因此,若只着手常规政策措施,则不仅会陷入疲态,更会成效越用越低。
其次,更通俗地理解超预期是什么?简单讲就是用超出现有的想象与思路,将干好一天的事变成干好一个月或一年的事。以粮食安全为例,种好收好每一季粮是常规日常的粮食安全,而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超预期的粮食安全,会在数十年内实现粮食安全的超预期。又如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一种超预期,花现在的钱、用现在的力、干未来的事。既拉动了当下的投资,又稳住了未来的发展。中国的高铁建设与高铁经济可成佐证。
再次,我们还可用哪些超预期政策工具?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就是补短板、强基础。这些在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中都有明确提到,比如新开工一批水利工程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启动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在完成今年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金融等政策支持,再新增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3000座。再如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短板,都可从各方面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软硬件投资改造等。
与此同时,超预期意味着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
7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其中,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元,同比多增6867亿元。6月份社融增量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整体来看,上半年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可观,6月份新增信贷、社融规模远超预期。
可以说,当前需要更多超预期政策工具的实施,稳经济的基石才能得到夯实,中国才能打赢这场持久的稳经济之战。
- ·“数”说上海未来产业:2030年产值力争达5000亿元左右
- ·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
- ·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 ·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的 路径与建议
- ·醴陵的这则免费停车通告还算数吗?国企声明:原通告有效
- ·借“胡某宇事件”炒作 1894个账号被处置
- ·聚和材料拟收购江苏连银 拓展银粉业务布局
- ·白酒板块表现活跃 老白干酒涨超9% 机构:茅台增持有望提振板块信心
- ·花旗:维持秦淮数据“买入”评级 降目标价至8.90美元
- ·新能源汽车股走强 特斯拉涨超4%
- ·掌舵人郑永刚突然离世, 大变革中的杉杉将走向何方?
- ·转型之王杉杉系谁来接班
- ·中国铜厂与国际矿商长协谈判 着力提升产业议价优势
- ·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万元
- ·增长40%,单周成交创去年以来新高,深圳二手房暖了
- ·中概股走低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超2%